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_一本大道香蕉久97在线播放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_亚洲国产精品大秀在线播放

  1. <menu id="bciun"></menu><dfn id="bciun"></dfn>

    <dfn id="bciun"><span id="bciun"></span></dfn>

      <div id="bciun"><small id="bciun"></small></div>
        1. <span id="bciun"></span>
          <ul id="bciun"></ul>
          【經(jīng)典導(dǎo)讀】《爾雅》導(dǎo)讀
         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4-14來源:和諧中國網(wǎng)書院

           點擊進入網(wǎng)站首頁

          www.zhuan007.com

          【和諧中國網(wǎng)經(jīng)典普及工程】

          《爾雅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和諧中國網(wǎng)書院 李耀君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一、作者簡介

          《爾雅》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和訓(xùn)詁學(xué)著作,相傳為西周至漢代學(xué)者集體編纂而成。傳統(tǒng)說法認為,周公旦曾參與部分編撰,后由孔子及其弟子增補,但此說缺乏確證。現(xiàn)代學(xué)者普遍認為,《爾雅》成書于戰(zhàn)國至西漢初期,是儒家學(xué)者對先秦經(jīng)典詞匯的整理和解釋。

          二、時代背景

          《爾雅》的編纂背景與先秦至漢初的文化需求密切相關(guān):

          1、語言變遷: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各地方言差異大,典籍中的詞匯含義逐漸模糊,需要統(tǒng)一解釋。

          2、經(jīng)典傳承:儒家經(jīng)典(如《詩經(jīng)》《尚書》)的解讀需要權(quán)威的訓(xùn)詁工具,以便學(xué)者正確理解。

          3、政治統(tǒng)一:秦漢大一統(tǒng)后,語言文字的規(guī)范化成為文化整合的重要手段,《爾雅》應(yīng)運而生。

          三、 編輯體系

          《爾雅》并非哲學(xué)著作,而是一部以分類和釋義為主的工具書,其核心思想體現(xiàn)在:

          1、“雅正”觀念:書名“爾雅”意為“近正”,即用規(guī)范的語言解釋古語和方言,確立標準語義。

          2、分類體系:全書共19篇,按內(nèi)容分為:

          (1)釋詁、釋言、釋訓(xùn):解釋一般詞語、動詞和形容性詞匯。

          (2)釋親、釋宮、釋器等:分類解釋親屬稱謂、建筑、器物等專有名詞。

          (3)釋天、釋地、釋草、釋獸等:涉及天文、地理、動植物等自然科學(xué)知識。

          3、經(jīng)學(xué)服務(wù):釋義多與儒家經(jīng)典相印證,是漢代經(jīng)學(xué)家解經(jīng)的重要依據(jù)。

          四、歷史地位

          1、“十三經(jīng)”之一:唐代列入“十二經(jīng)”,宋代擴充為“十三經(jīng)”,成為儒家核心典籍。

          2、訓(xùn)詁學(xué)鼻祖:開創(chuàng)了中國古代詞典編纂的先河,影響后世《說文解字》《廣雅》等著作。

          3、百科全書的雛形:其分類方法兼具語言學(xué)與自然科學(xué)價值,是古代知識體系的重要載體。

          五、對今天的現(xiàn)實意義

          1、語言學(xué)研究:為漢語詞匯史、語義演變提供珍貴資料,助力古代文獻解讀。

          2、文化傳承:幫助現(xiàn)代人理解先秦思想、社會生活和自然觀,增強文化認同。

          3、學(xué)術(shù)方法啟示:其分類和訓(xùn)詁邏輯對現(xiàn)代辭書編纂、知識分類仍有借鑒意義。

          總之,《爾雅》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詞典,既是儒家經(jīng)典的工具書,也是早期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總匯。它奠定了中國傳統(tǒng)訓(xùn)詁學(xué)的基礎(chǔ),至今仍是研究古代語言、文化和社會的重要橋梁。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【附:編者簡介】李耀君,1966年出生,陜西合陽人,陜西師大畢業(yè),國學(xué)教育指導(dǎo)師,《弟子規(guī)-人之規(guī)》現(xiàn)代修訂者,和諧中國網(wǎng)創(chuàng)始人,和諧書院院長,臺灣孔子學(xué)院特聘教授,曾擔任央視《星光大道》評委,兼任多家企事業(yè)單位文化顧問。

          參閱鏈接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39-13872.html

          微信交流:330835268

           



          【附1】 

          《爾雅》目錄

          《爾雅》共分為19篇(卷),按內(nèi)容可分為三大類:  

          一、普通語詞解釋(釋詁、釋言、釋訓(xùn))  

          二、社會生活相關(guān)詞匯(釋親、釋宮、釋器等)  

          三、自然萬物名稱(釋天、釋地、釋草、釋木等)

           詳細篇目如下:   

          1、釋詁:解釋古代同義或近義字詞(如“初、哉、首、基”皆訓(xùn)“始”)

          2、釋言:解釋常用動詞、形容詞及短語(如“還、復(fù),返也”)

          3、釋訓(xùn):解釋疊詞、連綿詞及形容性詞語(如“明明、斤斤,察也”)

          4、釋親:解釋親屬稱謂(如“父為考,母為妣”)

          5、釋宮:解釋建筑名稱(如“宮謂之室,室謂之宮”)

          6、釋器:解釋器物、工具名稱(如“木豆謂之豆,竹豆謂之籩”)

          7、釋樂:解釋音樂相關(guān)詞匯(如“大瑟謂之灑”)

          8、釋天:解釋天文、歷法、氣象(如“春為蒼天,夏為昊天”)

          9、釋地:解釋地理、行政區(qū)劃(如“兩河間曰冀州”)

          10、釋丘:解釋丘陵、地形(如“丘一成為敦丘”)

          11、釋山:解釋山岳名稱(如“河南華,河西岳”)

          12、釋水:解釋河流、水文(如“水注川曰谿”)

          13、釋草:解釋草本植物(如“荷,芙蕖”)

          14、釋木:解釋木本植物(如“樅,松葉柏身”)

          15、釋蟲:解釋昆蟲類(如“有足謂之蟲,無足謂之豸”)

          16、釋魚:解釋魚類及水生動物(如“鯤,魚子”)

          17、釋鳥:解釋鳥類(如“二足而羽謂之禽”)

          18、釋獸:解釋獸類(如“狻麑,如虦貓,食虎豹”)

          19、釋畜:解釋家畜(如“雞,大者蜀”)

          附注:前3篇(釋詁、釋言、釋訓(xùn))是《爾雅》的核心,主要解釋抽象詞匯;后16篇則分類解釋具體事物名稱。




          【附2】

          《爾雅》經(jīng)典字詞句

          一、普通語詞類  

          1. 初、哉、首、基、肇、祖、元、胎、俶、落、權(quán)輿,始也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這些字均有“開始”之義。  

          2. 林、烝、天、帝、皇、王、后、辟、公、侯,君也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這些詞均指“君主”或“尊長”。  

          3. 弘、廓、宏、溥、介、純、夏、幠、厖、墳、嘏、丕、弈、洪、誕、戎、駿、假、京、碩、濯、訏、宇、穹、壬、路、淫、甫、景、廢、壯、冢、簡、箌、昄、晊、將、業(yè)、席,大也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這些字均有“大”的含義。  

          4. 粵、于、爰,曰也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這些字皆可作發(fā)語詞,相當于“曰”。  

          5. 謔浪笑敖,戲謔也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形容嬉笑戲弄的樣子。  

          二、社會生活類  

          6. 父為考,母為妣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稱亡父為“考”,亡母為“妣”。  

          7. 婦稱夫之父曰舅,稱夫之母曰姑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妻子稱丈夫的父親為“舅”,母親為“姑”。(此與現(xiàn)代不同,說明了語言的變遷)  

          8. 宮謂之室,室謂之宮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秦漢以前,“宮”“室”皆指房屋,無等級差別。  

          9. 木豆謂之豆,竹豆謂之籩,瓦豆謂之登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木制的盛食器叫“豆”,竹制的叫“籩”,陶制的叫“登”。  

          10. 大瑟謂之灑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一種大型瑟稱為“灑”。

          三、天文地理類  

          11. 春為蒼天,夏為昊天,秋為旻天,冬為上天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四季天空的不同稱謂。  

          12. 北極謂之北辰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北極星古稱“北辰”。  

          13. 兩河間曰冀州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黃河與遼河之間的地域稱“冀州”。  

          14. 丘一成為敦丘,再成為陶丘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一層高的土山叫“敦丘”,兩層高的叫“陶丘”。  

          15. 河南華,河西岳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華山在黃河以南,吳岳或指岱岳在黃河以西。

          四、動植物類  

          16. 荷,芙蕖。其莖茄,其葉蕸,其本蔤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荷花的各部位名稱:莖稱“茄”,葉稱“蕸”,根稱“蔤”。  

          17. 樅,松葉柏身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“樅”是一種葉子像松、樹干像柏的樹。  

          18. 有足謂之蟲,無足謂之豸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有腳的動物稱“蟲”,無腳的稱“豸”。  

          19. 鯤,魚子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“鯤”指魚卵。  

          20. 二足而羽謂之禽,四足而毛謂之獸。

           釋義:兩足有羽毛的動物是“禽”,四足有毛的是“獸”。

          21. 蒚,山薊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蒚”是山中的薊類植物。  

          22. 蜉蝣,渠略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蜉蝣”古稱“渠略”,一種朝生暮死的昆蟲。  

          23. 鼫鼠,鼯鼠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鼫鼠”即“鼯鼠”,指飛鼠或五技鼠。  

          24. 狻麑,如虦貓,食虎豹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狻麑”獅子形如淺毛虎,能食虎豹。  

          、時間與空間類  

          25. 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載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不同朝代對“年”的稱呼:夏稱“歲”,商稱“祀”,周稱“年”,堯舜時稱“載”。  

          26. 東至日所出為泰遠,西至日所入為邠國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東方日出處稱“泰遠”,西方日落處稱“邠國”,反映古人的地理觀念。

           、器物與禮制類  

          27. 彝、卣、罍,器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彝”“卣”“罍”均為古代酒器名稱。  

          28. 璋大八寸謂之琡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長八寸的玉璋稱為“琡”。  

          29. 璧大六寸謂之宣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直徑六寸的玉璧稱為“宣”。  

          30. 繅帛縿,練旒九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指古代旗幟的裝飾,用淺色帛制成,垂旒有九條。  

          、人體與狀態(tài)類  

          31. 顤,長頸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顤”形容脖子細長。  

          32. 矔,大目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矔”指眼睛大而突出。  

          33. 惸惸,憂也。

           釋義:“惸惸”形容孤獨憂愁的樣子。

          、其他名物類  

          34. 肉曰脫之,魚曰斫之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處理肉稱“脫”,處理魚稱“斫”。  

          35. 黃金謂之璗,白金謂之銀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黃金古稱“璗”,白銀即“銀”。  

          36. 弓有緣者謂之弓,無緣者謂之弭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有裝飾的弓稱“弓”,無裝飾的稱“弭”。  

          37. 珪大尺二寸謂之玠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長一尺二寸的玉珪叫“玠”。  

          38. 緇廣充幅長尋曰旐。  

           釋義:黑色、寬幅、長八尺的旗子稱“旐”。

          、抽象概念與行為  

          39. 謖謖,起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謖謖”形容迅速起身的動作。  

          40. 甹夆,掣曳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甹夆”指牽拉、拖拽的動作。  

          41. 籧篨,口柔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“籧篨”原指竹席,引申為諂媚奉承之態(tài)。  

          42. 籧篨,戚施,不能俯也。  

           釋義:形容駝背無法彎腰的狀態(tài)。  

          43. 僭,差也。  

           釋義:“僭”指越禮、僭越的行為。

          十、精選疊詞與連綿詞  

          44. 明明、斤斤,察也。  

            釋義:“明明”“斤斤”形容明察秋毫。  

          45. 穆穆、肅肅,敬也。  

            釋義:形容莊嚴恭敬的樣子。  

          46. 番番、矯矯,勇也。  

            釋義:形容勇武之態(tài)。  

          47. 丁丁、嚶嚶,相切直也。  

            釋義:擬聲詞,形容伐木或鳥鳴聲。  

          48. 晏晏、旦旦,悔爽忒也。  

            釋義:形容反復(fù)無常的狀態(tài)。

          以上展現(xiàn)了《爾雅》作為“古代百科全書”的特點:  

          1、語言價值:保存了先秦漢語的詞匯系統(tǒng)與訓(xùn)詁方法。  

          2、文化意義:反映了古人對自然、社會的分類認知。  

          3、實用功能:至今仍是解讀經(jīng)典文獻的重要工具。  

          4、名物考證:如“璋大八寸謂之琡”,體現(xiàn)古人對器物規(guī)格的精細分類。

          5、語言對比:如“夏曰歲,商曰祀”,反映歷法文化的演變。  

          6、生態(tài)記錄:如“狻麑食虎豹”,保存了古代對動物的觀察認知。 

           



          【附3】

          【《爾雅

          和諧書院 李耀君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粵若鴻蒙初判,人文肇興,鳥跡代繩,皇娥制字。自龜龍負圖而典冊昭,孔壁藏書而訓(xùn)詁明。洎夫姬周鼎盛,稷下儒生揖讓;嬴秦燔余,漢室經(jīng)師繼絕。此《爾雅》之所由作也,誠九流之津涉,六藝之鈐鍵矣。

          觀其部次星羅,篇章云構(gòu):釋詁則統(tǒng)萬言于一珠,釋親則列九族如璇杓。草木蟲魚,盡禹鼎之所鑄;宮室器樂,皆周官之遺范。至若“大琴謂之離”,“扶搖謂之飆”,解天孫之機杼,析混沌之七竅。郭璞注疏,猶添珊瑚于玉樹;邢昺正義,更淬青霜于寶刀。

          若夫墨客臨文,每逡巡于訓(xùn)義;史家載筆,恒取則于度衡?!俺?、哉、首、基”之訓(xùn),啟《春秋》之筆削;“郁陶、繇喜”之辨,正《風》《雅》之弦歌。張衡研京,必參《釋地》之篇;左思賦蜀,豈廢《釋山》之注?此所謂“通古今之異言,辨萬物之殊號”者也。

          及至玄奘譯經(jīng),窺基釋論,亦采“曼殊”之舊譯;利瑪竇來,徐光啟筆,猶存“默爵”之古稱。然則五洲言語,豈出六經(jīng)疇范?今之覽者,當持雅俗之衡:既以甲骨證往籍,復(fù)以殊語參新知。譬猶河出昆侖,分流皆帶星宿;花開閬苑,異色同沐朝陽。

          贊曰:訓(xùn)詁之淵,文明之筏。解天語兮通人倫,熔夷夏兮鑄華章。歷千載而彌光,與日月而同長!


          【附】經(jīng)典導(dǎo)讀系列鏈接

          一、四書(大學(xué)、中庸、論語、孟子)

          《大學(xué)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85.html 

          《中庸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86.html

          《論語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80.html 

          《孟子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89.html

          二、五經(jīng)(詩、書、禮、易、春秋)

          《詩經(jīng)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98.html

          《尚書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0.html

          《禮記》導(dǎo)讀 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95.html 

          《易經(jīng)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83.html

          《春秋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1.html

          三、儒家十三經(jīng)

          “十三經(jīng)”之《周易》《尚書》《詩經(jīng)》《禮記》《春秋》《論語》等見上“四書五經(jīng)”,其余如下)

          《周禮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3.html

          《儀禮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2.html

          《左傳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5.html

          《孝經(jīng)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90.html

          《爾雅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6.html

          …………

          四、道家文化

          《道德經(jīng)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81.html

          …………

          五、佛家文化

          《金剛經(jīng)》導(dǎo)讀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307.html

          …………

          六、其他

          《陽明心學(xué)》導(dǎo)讀(儒家為主,兼容佛道)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91.html

          《王鳳儀言行錄》導(dǎo)讀(融合儒釋道)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62-14292.html 

          ………… 



          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www.zhuan007.com

          為全國各類優(yōu)秀機構(gòu)和個人

          制作精美【專題圖文宣傳】

          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

          彰顯和提升美好形象

          聯(lián)系微信:330835268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歡迎全國優(yōu)秀書法家書寫

          “中華文化系列歌訣”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《中華文化系列歌訣》

          和諧中國網(wǎng)總編李耀君撰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奮進新時代 形象添光華

          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

          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

          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

          (為AI搜索編輯提供素材)



          征稿啟事

          一、目的:

          為促進全國優(yōu)秀企事業(yè)單位和個人在后疫情時代取得大發(fā)展,完整展示和提升機構(gòu)和個人的新形象,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,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特開展“奮進新時代,形象添光華”活動。

          二、形式:

          在“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”www.zhuan007.com(點擊網(wǎng)址可進入首頁)作全面的圖文展示,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.

          【范例】和諧網(wǎng)總編李耀君個人IP:

          http://www.zhuan007.com/html/39-13872.html

          三、要求:

          1、機構(gòu):必須是在國內(nèi)合法的注冊機構(gòu),企事業(yè)單位和社團機構(gòu)均可(須提供注冊證照的照片)

          2、個人:必須是守法公民。

          3、文字簡介:機構(gòu)5000字以內(nèi),個人2000字以內(nèi)。

          照片:機構(gòu)15幅以內(nèi),個人10幅以內(nèi)。

          文字和照片必須實事求是,合道合德,合法合規(guī)。

          (本網(wǎng)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不實內(nèi)容,文責自負。)

          4、編輯和網(wǎng)絡(luò)服務(wù)費:

          個人600元,機構(gòu)1200元(增值服務(wù):1.每年可補充完善一次;2.可贈送和諧中國網(wǎng)總編李耀君原創(chuàng)書法一幅)?!救缌碛刑厥獍l(fā)稿要求,編輯服務(wù)費另商】

          四、聯(lián)系微信:330835268

    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(wǎng)